一条射线绕端点 逆时针 旋转形成的角称为正角,顺时针 旋转形成的角称为负角。
由于旋转方向和圈数都不受限制,任意角的大小可以是 任意实数。
小学和初中常用的角度单位是 角度制,将一个周角平均分为 360 份,其中每一份定义为 1∘。
但在更高层次的数学中,我们发现同一角的 弧长 与 半径 的比值是一个常数,据此引入了另一种角度单位——弧度制。

一个 360∘ 的周角对应整个圆周,其弧长为 2πr,半径为 r,所以比值为 r2πr=2π,因此 360∘=2π 弧度。
弧度与角度成正比,其他角度都可以通过换算得到:
角度 | 弧度 | 角度 | 弧度 |
---|
0∘ | 0 | 90∘ | 2π |
15∘ | 12π | 120∘ | 32π |
30∘ | 6π | 180∘ | π |
45∘ | 4π | 270∘ | 23π |
60∘ | 3π | 360∘ | 2π |
单位圆 指平面直角坐标系上,圆心为 原点 O(0,0) 且半径为 单位长度 1 的圆,方程为:
x2+y2=1
两点 A(x0,y0),B(x1,y1) 之间的距离一般用 ∣AB∣ 表示。
构造直角三角形,两条直角边的长度分别为 ∣x0−x1∣ 和 ∣y0−y1∣。
而斜边的长度就是点 A 和点 B 的距离 ∣AB∣,根据勾股定理:
∣AB∣=(x0−x1)2+(y0−y1)2
在初中阶段,我们学过锐角三角形的定义:在 直角三角形 中,以一个 锐角 θ 为基准,定义 对边 a、邻边 b 和 斜边 c 中两边之比的函数。

图中 θ=∠BAC,a=∣BC∣,b=∣AC∣,c=∣AB∣,每个三角函数的定义为:
sinθ=ca,cosθ=cb,tanθ=ba,cotθ=ab,secθ=bc,cscθ=ac
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是基于 直角三角形 的,但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只能在 (0,2π) 范围内。
超出这个范围的三角函数就没有意义了,所以高中时会用 单位圆 定义任意角三角函数。
如图,将斜边为 1 的直角三角形放入单位圆内,令:
θ=∠BAC,a=∣BC∣,b=∣AC∣,c=∣AB∣=1
带入 sin 和 cos 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:
cosθ=cb=b,sinθ=ca=a
而 b 和 a 是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,就是点 B 的 横坐标 和 纵坐标.
因此,单位圆上辐角为 θ 的点 B 的坐标为:
B(cosθ,sinθ)
这就是 cos 和 sin 的定义,其他三角函数都可以通过它们计算得出。
这个点的坐标是 (cosθ,sinθ),请注意 cos 和 sin 的顺序。
所以

函数 | sinx | cosx | tanx | cotx | secx | cscx |
---|
名称 | 正弦 | 余弦 | 正切 | 余切 | 正割 | 余割 |
定义 | ca | cb | ba | ab | bc | ac |
定义域 | x∈R | x∈R | x=2π+kπ | x=kπ | x=2π+kπ | x=kπ |
值域 | y∈[−1,1] | y∈[−1,1] | y∈R | y∈R | y≤1∨y≥1 | y≤1∨y≥1 |
奇偶性 | 奇函数 | 偶函数 | 奇函数 | 奇函数 | 偶函数 | 奇函数 |
周期 | 2π | 2π | π | π | 2π | 2π |
三角函数的图像(红色为 sin,蓝色为 cos,绿色为 tan,橙色为 cot,紫色为 sec,黑色为 csc):
正弦函数的图象叫做 正弦曲线:
y=sinx
余弦函数同理。更一般的形式如下:
y=Acos(ωx+φ)
角度 | 弧度 | sinθ | cosθ | tanθ | cotθ | secθ | cscθ |
---|
0∘ | 0 | 0 | 1 | 0 | / | 1 | / |
15∘ | 12π | 46−2 | 46+2 | 2−3 | 2+3 | 6+24 | 6−24 |
30∘ | 6π | 21 | 23 | 33 | 3 | 32 | 2 |
45∘ | 4π | 22 | 22 | 1 | 1 | 2 | 2 |
60∘ | 3π | 23 | 21 | 3 | 33 | 2 | 32 |
90∘ | 2π | 1 | 0 | / | 0 | / | 1 |
120∘ | 32π | 23 | −21 | −3 | −33 | −2 | 32 |
180∘ | π | 0 | −1 | 0 | / | −1 | / |
270∘ | 23π | −1 | 0 | / | 0 | / | −1 |
360∘ | 2π | 0 | 1 | 0 | / | 1 | / |
sin2α+cos2α=1
1+tan2α=sec2α
cot2α+1=csc2α
tanα=cosαsinα
cotα=sinαcosα
sinα=cscα1
cosα=secα1
tanα=cotα1
sinα=tanαcosα
cosα=cotαsinα
tanα=sinαsecα
cotα=cosαcscα
secα=tanαcscα
cscα=secαcotα
上图中蓝色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,根据勾股定理:
sin2θ+cos2θ=1
等式两边同时除以 sin2θ 或 cos2θ 可得:
1+tan2α=sec2α
cot2α+1=csc2α
对于其他三组恒等式,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带入即可证明:
sinθ=ca,cosθ=cb,tanθ=ba,cotθ=ab,secθ=bc,cscθ=ac
- cosθsinθ=b/ca/c=ba=tanθ
一个精妙的无字证明:

sin(α+β)=sinαcosβ+cosαsinβ
cos(α+β)=cosαcosβ−sinαsinβ

tan(α+β)=1−tanαtanβtanα+tanβ
余弦差角公式是本文 唯一 需要通过几何推导来证明的公式。
其他公式都可以通过代入已有公式推导得出。

如图,设 ∠AOB′=α,∠BOB′=β。
则 A,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 A(cosα,sinα),B(cosβ,sinβ)。
根据距离公式:
∣AB∣2=(cosα−cosβ)2+(sinα−sinβ)2=cos2α−2cosαcosβ+cos2β+sin2α−2sinαsinβ+sin2β=2−2(cosαcosβ+sinαsinβ)
让 OA 和 OB 同时绕原点顺时针旋转 β,得到 OA′ 和 OB′。
此时 OB 和 x 轴重合,∠A′OB′=α−β。
所以 A′,B′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 A′(cos(α−β),sin(α−β)),B′(1,0)。
根据距离公式:
∣A′B′∣2=(cos(α−β)−1)2+(sin(α−β)−0)2=cos2(α−β)−2cos(α−β)+1+sin2(α+β)=2−2cos(α−β)
不难证明 △ABO≅△A′B′O,所以 ∣AB∣=∣A′B′∣。
所以 ∣AB∣2=∣A′B′∣2=cos(α−β)=cosαcosβ+sinαsinβ。
cos(α+β)=cos(α−(−β))=cosαcos(−β)+sinαsin(−β)=cosαcosβ−sinαsinβ
cos(2π−θ)=cos2πcosθ+sin2πsinθ=sinθ
sin(2π−θ)=cos(2π−(2π−θ))=cosθ
sin(α−β)=cos(2π−(α−β))=cos((2π−α)+β)=cos(2π−α)cosβ−sin(2π−α)sinβ=sinαcosβ−cosαsinβ
sin(α+β)=sin(α−(−β))=sinαcos(−β)+cosαsin(−β)=sinαcosβ+cosαsinβ
tan(α−β)=cos(α−β)sin(α−β)=cosαcosβ+sinαsinβsinαcosβ−cosαsinβ=1+tanαtanβtanα−tanβ
tan(α+β)=tan(α−(−β))=1+tanαtan(−β)tanα−tan(−β)=1−tanαtanβtanα+tanβ
sin(α+β)=sinαcosβ+cosαsinβ
sin(α−β)=sinαcosβ−cosαsinβ
cos(α+β)=cosαcosβ−sinαsinβ
cos(α−β)=cosαcosβ+sinαsinβ
tan(α+β)=1−tanαtanβtanα+tanβ
tan(α−β)=1+tanαtanβtanα−tanβ
诱导公式可以用和差角公式直接计算。
sin(2π+α)=sin2πcosα+cos2πsinα=cosα
诱导:由已有结构自然生成的相关结构
口诀:奇变偶不变,符号看象限。
- 奇变偶不变:奇偶是指 2π 的系数,例如 2π 和 23π 是奇数,而 π 和 2π 是偶数。如果是偶数,公式前后函数名保持不变;如果是奇数,变为对应的函数名:
sin↔cos,tan↔cot,sec↔csc
- 符号看象限:将 α 视为第一象限的角(例如 α=4π),计算前面函数的自变量在后面函数中的值的正负号:
象限 | 范围 | sinα | cosα | tanα | cotα | secα | cscα |
---|
第一象限 | (2kπ,2kπ+2π) | + | + | + | + | + | + |
第二象限 | (2kπ+2π,2kπ+π) | + | − | − | − | − | + |
第三象限 | (2kπ+π,2kπ+23π) | − | − | + | + | − | − |
第四象限 | (2kπ+23π,2kπ+2π) | − | + | − | − | + | − |
原理:单位圆具有对称性和周期性;所有三角函数在第一象限内均为正数。
化简 sin(23π−α)。
- 23π=3⋅2π,系数 3 是奇数,所以要将 sin 变为 cos。
- 把 α 看作第一象限角,则 23π−α 为第三象限角,cos 在第三象限为负数,所以为负号。
综上所述 sin(23π−α)=−cosα。
第一组(2π)
sin(2π+α)=cosα
sin(2π−α)=cosα
cos(2π+α)=−sinα
cos(2π−α)=sinα
第二组(π)
sin(π+α)=−sinα
sin(π−α)=sinα
cos(π+α)=−cosα
cos(π−α)=−cosα
第三组(23π)
sin(23π+α)=−cosα
sin(23π−α)=−cosα
cos(23π+α)=sinα
cos(23π−α)=−sinα
第四组(2π)
sin(2π+α)=sinα
sin(2π−α)=−sinα
cos(2π+α)=cosα
cos(2π−α)=cosα
cos2α=cos(α+α)=cosαcosα−sinαsinα=cos2α−sin2α=1−2sin2α=2cos2α−1
sin2α=sin(α+α)=sinαcosα+cosαsinα=2sinαcosα
tan2α=cos2αsin2α=cos2α−sin2α2sinαcosα=cos2α−sin2α2sinαcosα=cos2α/cos2α−sin2α/cos2α2sinαcosα/cos2α=1−tan2α2tanα
sin2α=2sinαcosα
cos2α=cos2α−sin2α=1−2sin2α=2cos2α−1
tan2α=1−tan2α2tanα
sin3α=sin(2α+α)=sin2αcosα+cos2αsinα=2sinα(1−sin2α)+(1−2sin2α)sinα=3sinα−4sin3α
cos3α=cos(2α+α)=cos2αcosα−sin2αsinα=(2cos2α−1)cosα−2(1−cos2α)cosα=4cos3α−3cosα
tan3α=cos3αsin3α=4cos3α−3cosα3sinα−4sin3α=4cosαcos(3π−α)cos(3π+α)4sinαsin(3π+α)sin(3π−α)=tanαtan(3π−α)tan(3π+α)
sin3α=3sinα−4sin3α
cos3α=−3cosα+4cos3α
tan3α=tanαtan(3π−α)tan(3π+α)
cos2θ=2cos2θ−1
令 α=2θ。
cosα=2cos22α−1⇒cos22α=21+cosα⇒cos2α=±21+cosα
cos2θ=1−2sin2θ
令 α=2θ。
cosα=1−2sin22α⇒sin22α=21−cosα⇒sin2α=±21−cosα
tan2α=cos2αsin2α=±21+cosα±21−cosα=±1+cosα1−cosα
tan2α=cos2αsin2α=cos2α⋅2cos2αsin2α⋅2cos2α=2cos22α2sin2αcos2α=1+cosαsinα
tan2α=cos2αsin2α=cos2α⋅2sin2αsin2α⋅2sin2α=2sin2αcos2α2sin22α=sinα1−cosα
sin2α=±21−cosα
cos2α=±21+cosα
tan2α=±1+cosα1−cosα=1+cosαsinα=sinα1−cosα
正弦两角和差公式:
sin(α+β)=sinαcosβ+cosαsinβ
sin(α−β)=sinαcosβ−cosαsinβ
令 sinαcosβ=x,cosαsinβ=y。
已知 x,y 两数的和为 sin(α+β),差为 sin(α−β)。
这是 小学二年级 的和差问题:
x=sinαcosβ=21[sin(α+β)+sin(α−β)]
y=cosαsinβ=21[sin(α+β)−sin(α−β)]
同理,用余弦两角和差公式,可以求出另外两组积化和差公式:
cos(α+β)=cosαcosβ−sinαsinβ=x−y
cos(α−β)=cosαcosβ+sinαsinβ=x+y
x=cosαcosβ=21[cos(α+β)+cos(α−β)]
y=sinαsinβ=−21[cos(α+β)−cos(α−β)]
sc=(s+s)/2
cs=(s-s)/2
cc=(c+c)/2
ss=-(c-c)/2
sinαcosβ=21[sin(α+β)+sin(α−β)]
cosαsinβ=21[sin(α+β)−sin(α−β)]
cosαcosβ=21[cos(α+β)+cos(α−β)]
sinαsinβ=−21[cos(α+β)−cos(α−β)]
积化和差公式:
sinαcosβ=21[sin(α+β)+sin(α−β)]
cosαsinβ=21[sin(α+β)−sin(α−β)]
cosαcosβ=21[cos(α+β)+cos(α−β)]
sinαsinβ=−21[cos(α+β)−cos(α−β)]
令 α+β=A,α−β=B,则 α=2A+B,β=2A−B。
带入积化和差公式:
sin2A+Bcos2A−B=21[sinA+sinB]
cos2A+Bsin2A−B=21[sinA−sinB]
cos2A+Bcos2A−B=21[cosA+cosB]
sin2A+Bsin2A−B=−21[cosA−cosB]
移项得:
sinA+sinB=2sin2A+Bcos2A−B
sinA−sinB=2cos2A+Bsin2A−B
cosA+cosB=2cos2A+Bcos2A−B
cosA−cosB=−2sin2A+Bsin2A−B
sinα+sinβ=2sin2α+βcos2α−β
sinα−sinβ=2cos2α+βsin2α−β
cosα+cosβ=2cos2α+βcos2α−β
cosα−cosβ=−2sin2α+βsin2α−β
asinθ+bcosθ=a2+b2(a2+b2asinθ+a2+b2bcosθ)=a2+b2(cosφsinθ+sinφcosθ)=a2+b2sin(θ+φ)
第一行到第二行,a2+b2a 和 a2+b2b 的平方和等于 1,而 cosφ 和 sinφ 的平方和也等于 1,所以可以换元。
同理,可以将 cosφ 和 sinφ 交换位置。
asinθ+bcosθ=a2+b2(a2+b2asinθ+a2+b2bcosθ)=a2+b2(sinφsinθ+cosφcosθ)=a2+b2cos(θ−φ)
asinθ+bcosθ=a2+b2sin(θ+φ),tanφ=ab
asinθ+bcosθ=a2+b2cos(θ−φ),tanφ=ba
sinα=sin(2α+2α)=2sin2αcos2α=cos22α+sin22α2sin2αcos2α=1+tan22α2tan2α
cosα=cos(2α+2α)=cos22α−sin22α=cos22α+sin22αcos22α−sin22α=1+tan22α1−tan22α
tanα=cosαsinα=1−tan22α2tan2α
sinα=1+tan22α2tan2α
cosα=1+tan22α1−tan22α
tanα=1−tan22α2tan2α
三角函数在几何中被广泛应用:
详见 解三角形
详见 直线和圆
以下内容为 高中物理 或 大学数学 的内容,可作为扩展阅读。
sin(arcsinx)=x
ejθ=coshθ+jsinhθ
x=Acos(ωt+φ)
F(ω)=∫−∞∞f(x)e−iωxd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