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些性质基本上是“正确的废话”,简单了解即可,无需记住。
- a=a(自反性)
- a=b⇒b=a(对称性)
- a=b,b=c⇒a=c(传递性)
- a=b⇒a±c=b±c,ac=bc,ca=cb(c=0)(替代性)
替代性:如果两个对象相等,那么在任何出现它们的位置,都可以用一个替代另一个,等式仍然成立。
- a>b⇒b<a(对称性)
- a>b,b>c⇒a>c(传递性)
- a>b⇒a±c>b±c
- a>b,c>0⇒ac>bc,c<0⇒ac<bc
- a>b,c>d⇒a+c>b+d(加法单调性)
- a>b>0,c>d>0⇒ac>bd(乘法单调性)
- a>b>0,n>0⇒an>bn,n<0⇒an<bn
- 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:a−b=a+(−b),而除法可以转化为乘法:ba=a×b1。
- 比较两个正数 a,b>0 的常用方法:通过做差比较 a−b 与 0 的关系;通过做商比较 ba 与 1 的关系。
方程 是含有未知数的 等式。
初中阶段我们学过 一元二次方程,一般形式为:
ax2+bx+c=0(a=0)
我们把等式改为不等式就得到了 一元二次不等式,一般形式为:
ax2+bx+c<0或ax2+bx+c>0(a=0)
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方法与方程类似。
如果 a<0,先将其转换为 a>0 的形式,然后计算判别式 Δ=b2−4ac。
《人教版高中数学·必修一》的表格总结了各种情况的对应关系:

解不等式 −x2+5x<6。
化为标准形式 x2−5x+6>0。
其中 a=1,b=−5,c=6,Δ=b2−4ac=1。
解得 x1=2,x2=3,所以解集为 x∈(−∞,2)∪(3,∞)。
利用 完全平方差公式 可以得到一个不等式:
(a−b)2=a2+b2−2ab≥0
对于任意实数 a 和 b,有:
a2+b2≥2ab
当且仅当 a=b 时,等号成立。
特别地,如果 a>0,b>0,用 a 代替 a,b 代替 b,可得到 基本不等式。
对于正实数 a 和 b,有:
ab≤2a+b
当且仅当 a=b 时,等号成立。
“基本不等式”不是一个严格的数学术语,但在《人教版高中数学·必修一》中,将上述不等式称为基本不等式,它实际是下文中均值不等式的一个特例。
其中 2a+b 是正数 a,b 的 算术平均数,ab 是正数 a,b 的 几何平均数。
该不等式表明: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一定 大于等于 它们的几何平均数。
还有两种等价形式:
a+b≥2ab
ab≤4(a+b)2
已知实数 x>0,求 x+x1 的最小值。
根据基本不等式:
x+x1=a+b≥2ab=2x⋅x1=2所以 x+x1 的最小值为 2。
基本不等式还有一种优雅的几何证明:
设 AC=a,BC=b,则直径 AB=AC+BC=a+b。
根据相似三角形,CD=ab,而弦 DE=2CD=2ab。
因为 AB≥DE,所以 a+b≤2ab。当且仅当 a=b 时,等号成立。
对于正实数 a 和 b,有:
a1+b12≤ab≤2a+b≤2a2+b2
推广到更多数的情况,对于正实数 x1,x2,…,xn,都有:
Hn≤Gn≤An≤Qn
调和平均数(Harmonic Mean):
Hn=∑i=1nxi1n
几何平均数(Geometric Mean):
Gn=ni=1∏nxi
算术平均数(Arithmetic Mean):
An=n∑i=1nxi
平方平均数(Quadratic Mean):
Qn=n∑i=1nxi2
对于正实数 a,b,x,y,有:
(a2+b2)(c2+d2)≥(ac+bd)2
当且仅当 ad=bc 时,等号成立。
记忆方法:平方和的乘积 ≥ 乘积和的平方(方和积 大于 积和方)
已知实数 x,y 满足 x2+y2=3,求 5x+2y 的最大值。
根据柯西不等式:
(5x+2y)2=(ac+bd)2≤(a2+b2)(c2+d2)=(52+22)(x2+y2)=87即:
(5x+2y)2≤87⇒5x+2y≤87所以 5x+2y 的最大值为 87。
xa2+yb2≥x+y(a+b)2
已知实数 x,y>0 满足 x1+y4=1,求 x+y 的最小值。
根据权方和不等式:
1=x12+y22=xa2+yb2≥x+y(a+b)2=x+y(1+2)2=x+y9即:
1≥x+y9⇒x+y≥9所以 x+y 的最小值为 9。